


孙青,196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英语一级教师,1988年毕业于福州师专。从1988年起,先后担任蓼沿中学、东湖中学教师、荷山中学教导副主任、敖江中学办公室主任等职务,从1988年至今,先后十几次荣获学校、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他一直扎根在外口教育这一块热土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尽心尽职,锐意进取,取得了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成绩,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参加集中培训和个人业余自学等方式,学习了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和著作。同时,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通过给教师开讲座、开展校本培训等方式,组织和引导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共同提高。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本校实际,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以教科研为先导,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应用新教法,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他提出了“心中有课堂,心中有学生”的口号,引导教师将课堂教学与日常教研相结合,以点带面开展活动。通过同课异构、多教多评的研究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发挥了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引导教师课堂研究,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教学理念与行为,改进了教学方式,促进了“有效课堂”的形成。
抓好教学研究工作,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他认为作为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基层组织的教研组,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研究搞得如何,也与教研组的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中,他积极引导教研组建设步入发展轨道,为教学质量提升推波助澜。 一是注意审核研究主题,帮助教研组科学合理制定计划。二是指导、督促研究过程走向扎实有序。他提出了构建“说”“议”“研”“思”一体化的集体备课形式,让集体备课成为有效教学的孵化器。推行“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式,让课例研究成为有效教学的助推器。通过有效备课、上课、辩课、反思,引导教研组及时记载研究过程,走实过程每一步,让研究服务教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波助澜。三是提倡教师及时写教学反思,创新教学行为。教学是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勇于批判、勤于观察、善于提升。反思是在自我分析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他积极提倡教师写教育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故事、教学案例等。鼓励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把教学的困惑,教学所得与同行分享。通过反思、总结、交流,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潜力,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坚守教学教研一线,及时了解教学动态。他每年都担负教学任务,每周上6节英语课,超课时完成教学工作。精心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所教班级学生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位居年级前茅。他还与其他教师一样,积极参加开公开课、听评课、教研集备等活动,超额完成了上级要求的听评课节数,较好、较全面地了解教学教研动态,为工作和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找准自己角色位置,尽力践行岗位职责。作为办公室主任,他找准自己角色位置,尽力践行岗位职责,对工作高度负责,身体力行,不敷衍,不打折,不畏首畏尾。大胆工作,勇于创新。处理问题果敢、坚决,不把矛盾上交。作为校长的助手,工作上积极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