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最美连江人 >> 最美乡村教师 >> 正文

郑美珍:坚守平凡 无怨无悔

http://www.ljxww.com  2014-02-28 17:47:09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郑美珍,1968年10月出生,连江县琯头粗芦岛小学教师,2003年9月调入执教至今。23年农村教书生涯(其中10年海岛教师)。10年中,海岛上的老师走了一批又一批,而她却坚守在孤岛上,其中的辛酸和无奈,旁人也许永远都无法理解。但为了渔民的子弟,为了海岛的明天,她无怨无悔一直坚守着。

  连江县琯头粗芦岛小学是琯头镇唯一的一所海岛小学,在岛上有七个行政村,可是只有一所学校在岛的山脚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学生在160人左右,学生上下学极其不方便,最远的东岸村和龙沙村如果步行,至少要一个多小时。由于学校地处海岛,海岛上的老师基本上了岛就只能一周回家一趟,遇上台风、大风停渡,就只能被困在岛上。遇到家中有急事,也只能干着急。近两年一座大桥通车后情况才有所好转。除了交通不便,简陋的生活条件也是一大考验。

  岛上生活艰苦,又有经济压力,如果说不想调离,那是假话。但10年来的工作,她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出于对岛上孩子们的爱,她还是坚持在海岛默默的耕耘着。

  十年的海岛教师生涯,她努力尽到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爱学生。在海岛工作中,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必须从小事做起的。做班主任的她能知道每个学生生日,当孩子们生日来临之际,都送上小本子,并写上简短的寄语作为礼物赠给她们。人是需要多种关爱的,来自老师一点点关爱,对学生来说,说不定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同学的家长就对她说“老师,孩子这次期末考试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是和你的关爱分不开的,我女儿生日那天,虽说是周末,你还是打来电话祝贺,并送她礼物。我看她是深受感动的,那以后,她的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谢谢你,太谢谢你了。”一个电话,几句赠言,会有这么大的效果真是我始料不及的。在与学生相处中,郑美珍还特别注意从细节上用爱心感染学生。每天放晚学,她总是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天冷提醒孩子们加衣。课间那么短时间,她也注意教学生做些简单的开发右脑、保护视力等的手足操。当她注意到班上有个男孩的裤子总是短半截,她就把我亲戚家孩子的衣服取来送给他……十年时间,她把辛苦换成了孩子们的成长,她是快乐的。

  二、努力做好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努力做好教书育人是她的本分工作。一直以来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备课时,她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学生上,她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她重视抓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选拔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步。教学中她得到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认真做好学校管理工作。2012年9月,她荣幸的得到上级领导的信任,让其担任粗芦岛小学校长职务。此刻的她有点诚惶诚恐,感觉到领导的信任,更多的感觉到压力,不知道自己能否肩负这样一个重任。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她开始了校长的工作。在不放松教学的同时,紧紧团结全体老师,为改变粗芦岛小学的面貌而更加努力工作。

  1、首先以身作则,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什么事,自己必须走在教师的前面。

  2、2012年12月她校被评为福州市农村标准化学校,我以此为契机,带领学校老师在教学、管理等全方面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

  3、开办学生午餐食堂。粗芦岛小学在县局、琯头中心小学领导大力关心下和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投入了资金,建成了学生食堂,于2013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解决了各村居离学校路程远,学生上、下学极其不方便,特别是在乘车中更是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解决学生上、下学路途远、年龄小、交通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深受群众好评。

  4、发动群众建设校园。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老师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她与各村居负责人、一些当地名人联系沟通,得到他们的积极支持与帮助,发动社会为学校捐赠图书、修操场、绿化校园、为老师免去所有的乘车车费等等。

  海岛的工作虽然艰苦,但是她坚守这份平凡,坚守自己的梦想,无怨无悔,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去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