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鼻金沙陈氏宗祠是连江县著名的祠堂,其历史悠久,建筑独特,代有英贤,管理有方,为促进地方社会和谐文明贡献颇丰。
金沙陈氏宗祠位于马鼻镇横厝村,背拥东海,紧依龟峰山,面朝金沙湖。龟峰是马鼻的一个胜景,山巅榕荫蔽日,建有远近闻名的关帝庙、观音堂和戚公祠等,蕴儒、释、道三教合一,香火氤氲。陈氏先人披荆斩棘,开基启宇,几经修建。宗祠始建于明天顺五年,明末焚于倭乱,清康熙丙寅年重建,道光壬午年重修。周边绿树环绕,层叠葱郁,显得厚重和尊贵,这里常年整洁、清幽且肃穆,因而蜚声马海,远抪连邑。其昭穆堂建于平地,永思堂等则依山势而筑。大门两边安放一对青石狮子,威武雄壮。门楼四方翘角,屋脊双鲤朝阳。进入大门,大厅中柱楹联尤为显眼:“发迹自天祥哲毓贤贻滨海宗风金沙谁为首祉,封章来帝阙抡科掇第儒门高选项藜叠见崇辉”,系清乾隆首任宰相蔡葛山所赠墨宝,散发出意境深远、蕴涵宏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陈氏子孙起着春风化雨、教化育人之功。厅中悬挂“进士”、“文魁”、“重宴琼林”等牌匾十余面。进入永思堂,描绘二十四孝史迹的花岗石精制浮雕便映入人们的眼帘,突显了当今社会倡导的孝老爱亲等美德观。步入大厅,沿着数十级石阶拾级而上,两侧墙上镶嵌着的八幅形象再现宗贤辈出丰功伟绩的石制彩色影雕,让人眼睛一亮。宗亲们风生水起,十一代同堂,实属难得。如今的金沙陈氏宗祠真可谓接上了地气,得山川之形胜,人气之旺盛,其气势委实不凡。
地灵则人杰。金沙陈氏从河南肇迁至此七百多年,已衍传二十七世,现有两千四百多户一万多人,是连江陈氏最旺一族,其族人精英荟萃,代有英杰。明清有进士、武举,有廉吏、诗词名家等,现代则有闻名遐迩的美国太空科学家陈哲人和屡建战功的我军宿将陈云飞等。陈哲人在浙江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太空总署喷气推进实验室任特级研究员,鉴于他对激光研究的卓越贡献,美国宇航局授予他“阿波罗登月成就奖”。他客居异乡数十载,但大洋难隔拳拳赤子之心。自一九七八年后,他每年都要返乡谒祖,到中科院、浙大等名院校讲学或指导科学实验,并筹资协助建立实验室,填补了我国激光研究领域的空白。他热心推荐、保送五十名中国学者和学生赴美深造,并引进先进技术协助省内外企业和农业创新升级。他捐资建家乡教学楼,参建陈氏宗祠,创建以他祖父名字命名的奖学基金会,得到省政府的表彰。陈云飞则于十六岁时便走上革命道路,戎马生涯几十年,转战大江南北,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任二十四军政委等职,荣获八一勋章、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等功勋,他转业地方后担任省民政厅厅长等职,为贫困老区建设尽心竭力,为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沙陈氏先贤如此优秀,他们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如今宗亲们承前启后,发扬光大。早在二十二年前,退休干部陈春校、陈惠宗等宗贤为首成立宗祠理事会,他们带头捐资出力,发动企业家和众宗亲慷慨解囊;他们任劳任怨,带领宗亲们第三次修建美化了祠堂,第八次编修了族谱,各项宗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值得一书的是,他们兴文明,重教育。二十一年来,每年奖励学子四十至六十名,共奖励学子八百多名,已发给奖学金计三十二万元。去年起又开展助学活动,对家庭贫困的学子每人每年给予五千至八千元补助,使这些受到资助的学子励志读书。在这些获得奖、助学金的学子中,有博士六名、硕士三十五名和大学生八百多名,他们陆续成为建国兴邦的人才。理事会这种用心培育后辈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宗亲们无不引以为荣,引以为傲。去年开春后,理事会还对满九十岁的宗亲发送敬老金,每人每年一千元,他们还着手开展评选表彰十佳“尊宗敬祖宗亲”和十佳“孝子好媳妇”活动。宗亲们因而感受到了他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良好风气。正是这些宗亲、族贤崇尚真善美,也正是他们的勤恳竞业,装点了孕育他们的故乡山水。
子孙承承继继,社会渐进文明。对金沙陈氏宗祠的这些见闻,笔者记录至此,心里不禁油然生发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上善若水,诸姓氏族群如若能够象金沙陈氏那样做,那样亲和族睦,为当今社会建设、民生安乐发光发热,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道释放、凝聚正能量,那该有多好啊!
(陈惠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