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心,虚了,想回家;
头发,乱了,想回家;
作品,成了,也想回去,回到老家的祖屋。
家,在海之角,在天之崖,在水之澜。
左边,是海;右边,是海;正前方,还是海。
一个家,三面海,海的享用,无穷无尽。
可是,也有人选择出走行生,或,短暂的离开。
出去,只有一条倏忽山腰羊肠迫隘的“天”路;返回,还是这一条路,只是路子一直在盘旋着纠缠着放低放下,最后,在村子里放开了放松了,像渔网一样,撒落一地的柔软。
重复着,再重复着,几十年亘古如斯的老路子,不免一再想起自己一以贯之的做事方式:
坚持,坚持,再坚持;重复,重复,再重复。
在坚持中重复,在重复中坚持。再难,也得坚持,再易,也须重复。
一次次心领神会,一番番交流融合。
一个方向,一如既往,一门心思。
像窗前的日月,阴晴圆缺;像脚下的潮汐,起伏律动;像山上的杂花,凋零了会再开,开了会再凋零,依时序之。
这个逻辑,深为少壮派画家孙健青所痴迷,执迷不悟,偏执之极。
其实,这是一个有力的逻辑,也是一个圆融的因果。
如果说,因果,也是一种规律。那么,孙健青绕不过去的因果逻辑,难道不值得一番探究吗?
答案,就在海里打捞。
试问,海,最耐看的是什么?
海岸线。
道里崎岖,曲里拐弯,力道蛮,风气萌。不仅耐看,而且,好看,爱看。
孙健青恋恋不忘的海岸线,就在马祖澳西岸黄岐半岛延伸部。
陆地,在这里板结;海洋,从这里荡开。
湾岬相间,水陆撞击。
山,为天欺;水,求石放。
海与陆的角力,人与海的拉锯。
长风鼓荡,惊涛裂岸,乱石穿空,千仞壁立。
大吞大吐,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破大立。
野趣天成,兴一浩叹:力拔山兮,气盖世!
应该说,单纯从地理板块的角度考量黄岐半岛,其蓄积的地理势能与符号张力,堪称磅礴。
养花先养土,养鱼先养水。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但是,只接地气,不纳底气,何以成大器?
所幸,童年花中乐、海中练。
少年不识愁滋味,青葱忘机写芳华。
吹风嚼蕊,自由吐纳;握管使锋,潇散穿梭。
打下作品的底色,凸显行家的笔力。
抱拙守朴,墨墨含情。
抱一守真,华实并丽。
九金清风四两云。
起笔落墨即人生。
人生当有别,一纸见高下。
(二)
随风自兹去,行云流水间。
壬辰重阳,再次拜晤健青兄,时光已然晃过十二年。
人生漂泊,兄弟四方,有心相逢,无力常聚。
这,正中了搜狐博客广告语的流毒:“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
我们深陷其中的省会福州,核心不大,核力不小,一环一环又一环地摊大饼。可是,人生呢?
一位有心的朋友说,人生,只有三晃:晃一晃,长大了;再,晃一晃,老了;还晃一晃,没了……
执子之手,惺惺相惜: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自由无价。能量守恒。
量变,展延人生;质变,丰饶生命。
人生,由量变向质变华丽转身的瞬间,健青兄淡然坦然地飞越“三级跳”:
曾经的中学美术教师,脱胎换骨为国手级的画坛健将;
昔日装修装饰总工的蓬松乱发,已梳理归整为艺术“潮”男颇有范儿的一羽尾巴秀;
由乡镇文化站站长,闪越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童年眸底下的那一截海岸线,也顺理成章地线描到健青兄古拙的脸庞上……
凡夫俗子,长吁短叹,闷烧“三晃”人生;雄放侠士,仗笔天涯,激越“三级”弹跳。
与时俱化,加厚传统,做足功课,直到有一天,艺术人生推向十字路口,艺术范式导向重道弃器。
表白自己,修改自己,重创自己,表白时不忘修改,修改后继续表白。
从简易到变易,再到来之不易,不走寻常路,健青兄非同寻常地实现自我的坚守,完成自己的担当:
2012年,入围“时代风格----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画家”;
2005年,荣膺文化部授予的“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桂冠;
2007年,作品《南山晓云》斩获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大赛美术类铜奖;
2008年,作品《安宁》斩获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大展金奖;
2008年,作品《家园·祥和》,入围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展,并斩获银奖(奖项设有四金六银八铜)……
获顶尖大奖,得纯阳金块,并不是艺术修为的终极目标。但,任何有说服力的奖项,应该都是一种荣耀见证。
很多的时候,足够用心做了,未必就有结果,但是,没有结果,不等于没有得到,至少你还捕捉到那么一丁点心得体会:没有足够的准备,没有足够的努力,没有一定的等待,肯定没有收获。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在青涩少年通往文化达人的蓝途上,健青兄精进着,越进着,臻进着。
砚底朦胧海上日出,壶里糊涂月满中天。
十八般工夫武艺,十八般秘密武器。
谐趣化入故事,禅机埋于起伏。
简约敏妙,亦诗亦哲。
我画,画我;我笑,笑我。
拍画惊奇:我的,我的天!
无怪乎,郑板桥峻论:“胸中之竹非眼中之竹,而笔下之竹又非胸中之竹。”
养匠心,去匠气。
简于形,精于内。
由渐修而顿悟:有德乃容,有容乃德。
《山海经》曰:“闽,在海中”。
连江,千年古邑,连海联台,城因江名,县行两制。
鼎立连江,拍拍胸襟,应声四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跺跺脚板,一语惊人,掷地有声:“海纳百川,前沿连江。”
彼一容,此一纳,海洋文化内核的开放性、包容性、前瞻性,了然于心。
入乡随俗。如果定义闽海为度量衡的器物,那么,海的儿子孙健青,究竟是哪一滴:蓝水?咸水?无香无色的真水?
水,水,水……
上善若水。
(三)
且吟且酌,亦茶亦墨,陶然酣然。
十年一晤诗酒茶。
一壶清茶煮历史,一席清欢出宇宙。
歪批,瞎扯;嬉笑,怒骂;悟道,圆缘。
小小天地,大大场合,莫论几重天;谈谈风月,说说天气,且喝三两杯。
暖意闹心,心口大快。
曲不离口,壶不离手。
意不在茶,醉不在酒。
方圆进退间,得失寸心知。
遵循事物的本原,认知底蕴;洞悉事物的表象,探索规律。
茶酒诗书画,不是“老”化,是文化,也是激化。
茶在青山酒在肆,是旅行,也是抵达。
心开,又开心。开心,且心开。
溯洄游之,道阻且长。
散发弄舟,梦笔生花:
《家园·弄姿》,是诗的艺境;
《锦绣人家》,是梦的翅膀;
《祥云》,是家的呼唤;
《春韵》,是峥嵘岁月;
《古城春融融》,是花样人生;
《翠峰风采》,是一分禅,是儒释道;
《海天曲歌》,是天地人合一……
简约,不简单;简洁,不简陋。
不离古,不泥古。
艺术化,化艺术。
传温麻神韵,耀闽海奇采。
无需揣摩,足见行家眼界之宽度;不必探究,立显方家心性之天趣。
着眼点不在画面,而在于画面所承载的特定时空下的文化、文脉、文华:古典与新锐,内敛与张扬;撞色与留白,墨韵与笔意;包容性与革新性,传统性与前瞻性;自然界诗性的妖娆与尘世间神性的诡秘……
守正,得以纯正;传统,得以传承。
中国美术馆,收藏了《福地繁华歌盛地》;
上海东方美术馆,收藏了《金秋惠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了《任重道远》;
闽江大学,收藏了《春眠不觉晓》……
砚田烟紫,天工开物。
让艺术飞翔,让思想出游。
锦绣东南,和谐世界。
青山白云常自在,禅悦法喜悟天生。
其实,文化的功能是“化人”,艺术文化就是“艺术化人”。
山水梳理地域风貌,地域承载人文脉络,人文淬炼性格基因。
以传统承载时尚,以时尚引领传统。我们最熟悉的,总是最亲切的。
从这个层面上说,作为乡党,我更喜欢屏息静气地聆听健青兄脱胎于母体的那一声嘤嘤啼鸣,更乐意欣喜若狂地摩挲那些耳熟能详而又土生土长的黄岐半岛诸般风物,以及独具精神内核的乡土文化印记:
马祖澳,马祖渡,马祖贩;
大帽山,郭婆岭,北茭鼻;
战地黄花,原味虾油,安海白干;
百岁三寸金莲,返乡台湾老兵,大陆版台湾新娘;
纵情狂欢的海神灯俗,爬上窗台探头探脑的螃蟹,潜伏在番薯藤蔓下的那一对中国鳌,还有藏在外婆眼角的那一粒痒痒的沙子----马祖岛……
欣然赤子心。
故园处处花。
(汤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