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党员干部读书征文 >> 正文

我的饮食情怀

李建恩

http://www.ljxww.com  2019-05-27 15:00:25    【字号

  端年节前一天,“老妈,不用担心,我叫餐啦~”.因事留在连江的我,牵挂假期在家儿子的一日三餐,一声“叫餐啦”,惊醒梦中人。是啊,什么时代了,还怕孩子饿着?在饮食行业工作三十多年的我,面对行业的巨变,内心五味杂陈。尽管快餐配送早已“飞入平常百姓家”我却没用过。是年纪大了不想接受新事物还是内心深处排斥这充饥式外来货?或是怀念以前国有饮食行业“明堂亮灶、产销见面、现做现卖,供快吃热”的热火朝天场面?

  我是1984年从闽东技校毕业分配到连江县饮食服务公司。当时的凤城镇还真是小呀,“碟子大的连江”很形象说明当时的凤城,东西、南北就一里多地,从江南桥的十字街至闽运车站,没走几步就尽头了。除了县政府、展览馆、电影院等少数像样建筑外,城内多是青砖黑瓦的陈旧民居。记得毕业等分配期间,土生土长的二姐夫就曾带我们姐俩逛了展览馆、西餐厅、照相馆这三处有代表性建筑。其中,西餐厅、照相馆就属县饮服公司,冥冥之中,上帝似乎早有安排,让我与饮服公司结下不解之缘。

  “国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天”。遥想当年,饮食各店车水马龙,各领风骚!真正经历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辉煌。据统计,饮服公司1986年时共有职工214人,其中在职职工160人、离退体员工54人。8家网点(十字街饮食一店、旧相馆地处当时最繁华十字路口,饮食二店、西餐厅、旅社一、二店、澡堂、河东鱼丸店、饮食四店、饮食六店等地处新十字街黄金地段)。在计划经济时代,饮服各店都曾是凤城为人民服务、保障供给的佼佼者,且都曾塑造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这其中倾注了业界先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

  饮服公司主要经营餐饮、旅社、照相三块。可能家族为照相世家的缘故,我被分配到公司所属的照相馆上班。尽管照相馆看似与餐饮貌似不沾边,但公司主营餐饮,饭店员工占三分之二比例。且后来我到公司行政上班,免不了要与各饮食店及其员工打交道。更关键是老家在丹阳的我,一日三餐成了最大问题。在那年代,日常生活用品都及其紧缺,单位分发的砖木结构宿舍房、简易的电炉基本解决不了一日三餐吃饭问题。好在“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日三餐常在各店的小吃部解决。一店的鼎边糊、二店的卤货、四店的肉包、煎饺、河东的鱼丸、经营部的排骨线面都是我的最爱。不过最常去的还是离宿舍与单位最近的饮食一店。那时的一店呀,是当时凤城镇妇孺皆知的名店。一是地处旧十字街最繁华地段,占地面积大,一二层大厅宽敞明亮,二层半高的砖木结构建筑在当时显得鹤立鸡群。二是有两位灵魂人物。一位是店长兼厨师孙开钺,德高望重,技艺高超,做菜讲究色、香、味、形,保持闽菜的传统特色,所烹制的菜肴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发展阶段,他都是饮食行业的领军人物。做为全县唯一的特三级厨师,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许多低级别的厨师有的走穴、有的出国挣外快、有的个人承包经营,哪个不是赚个盆满钵盈?可他一直坚守岗位带领他的十几位员工直至坚持到2000年旧城拆迁改造。二是市劳动模范周秀贞。“人未到,笑声先到”,虽为服务员,却常练基本功,双手各托十几盘饭菜仍健步如飞。她有众多荣誉但不居功不自傲,依然谦逊待人,热情为顾客服务。有这俩位优秀领头人物加上大家群策群力,一店生意热火朝天。即使有时想在上班前吃碗鼎边糊也不容易,一大早店里总是挤满人,场面是挤挤挨挨的。做鼎边糊的胖姨即使是大冬天也满脸是汗,一年四季脖子上总是披着白毛巾,干活是风风火火的。往往是等我能挤到柜台前时,锅边却已卖完。一脸歉意的胖姨总是一边擦着汗水一边说“明早再来!”。饮食一店在这两位先进人物带领下,年年被评为饮食系统先进单位,受到上级的表杨与顾客的称赞,也为县饮食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第三产业采取开放政策,国营饮食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因网点调整、旧城改造以及企业改制等种种原因,渐渐地从市场退出,饮食各店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个体、合资、外资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地发展并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遍布大街小巷的高级酒楼、小吃店、大排挡、家庭特色店等星罗棋布,为广大市民提供不同层次、丰富多样的饮食需求。直至现如今一个电话“叫餐”足不户出,快递小哥直接送餐到家,为像我儿子一样的众多宅人提供了便利。做为饮服行业的过来人,尽管内心多少有些失落与纠结,却也为现在的“百花齐放”感到欣慰。

  更值得感动与赞叹的是,由于 90年代末公司黄金网点几乎拆迁殆尽,众多职工面临下岗,但多数员工不“等、靠、要”,不“吵、闹、告”,坦然面对,自谋发展。硬是在不同行业闯出一片天!原西餐厅负责人林锋,下岗后成功转型,因眼光独到、诚信经营,短短几年就经营多家大型连锁电器店,成为连江电器行业佼佼者,多次被评为连江“十佳信誉商店”、“明星商店”,他本人更因招收多名下岗职工就业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还有张乾通的鱼丸店、张文棋经营的豆浆店、陈强健的牙科店、杨忠勇的鞋店等等,他们各领风骚、勇于挑战,继续传承“拼搏、创新、进取”的国企精神,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社会安定以及繁荣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树高千尺也有根,江河万里总有源”。 由于改制原因,商业系统队伍也全面萎缩,不再招收新员工,职工队伍逐渐老龄化,各种职业病也日凸显。作为曾经的晚辈,真心希望为饮服行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们能安度晚年,特别是饱受职业病痛折磨的老饮服人能得到后来人应有的呵护和尊重,安享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胜利成果。同时更希望在不久将来,凤城镇也能有一片像样场所,如福州的“安泰楼”、“味中味”、“老福州”一样,让正宗的连江传统名吃保留下来,并让其发杨光大。我想,这是我的饮食情怀,也是我们两百多名员工们共同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