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影 马深敏
2012年11月底,四川省成都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互动平台——“廉政成都”全新改版上线;2013年1月1日,市政府投资项目电子监察系统开始试运行……成都市科技防腐的“脚步”不曾停歇。
在成都,一个以“政务信息公开化、权力监督电子化、公共服务网络化、业务办公自动化”为基本特征的科技防腐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以信息公开为途径,整合监督力量
“六大板块、32个二级栏目、8个特色动态专题……‘廉政成都’第一时间‘速递’最新廉情!”打开全新改版后的“廉政成都”网站,群众可以及时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看到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做法。
“在互联网上及时发布反腐倡廉最新信息,从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能有效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成都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据介绍,去年以来,成都市在已有的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系统功能,着力构建公共信息公开、农村基层“三务”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便民服务等平台,增强公开、监督、服务等功能。截至目前,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公开信息80余万条,访问量达1422万人次。
以风险防控为手段,创新监督方式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水平,可以加大监督力度,用‘无私’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成都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对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的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印证。
1月16日,成都市交通执法大队在执法时发现,出租车司机王某“不按规定设置、使用计价器”。根据规定,出租车司机不使用计价器收费,要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王某觉得处罚太重,请工作人员“高抬贵手”。工作人员告诉他,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与廉政风险防控平台无缝对接,系统根据录入的案件基本信息,自动生成相关法律文书和当事人基本信息、违法事实和处罚依据等,全程留痕、不可逆转。一席话让王某打消了念头。
据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市分类搭建了9个不同类型的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在市本级39个重点部门和20个县(市、区)的136个部门构建了防控平台。其中,交委、规划、房管、国土等4个重点部门,还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对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进行升级,取得较好效果。
以电子监察为载体,提升监督效能
119个信息专栏,7800余个项目,7.34万条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的“信息发布覆盖率”让人称道。为实现对这些“海量”信息的有效监督,今年1月1日起,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电子监察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电子监察系统正式嵌入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平台。
通过在项目信息公开系统的关键信息环节设置预警提示,监察部门实现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网上电子监察。“电子监察系统相当于给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每条信息都安了一个‘电子岗哨’。”成都市纪委、监察局执法室主任陈志敏介绍说,系统紧紧“盯着”7800多个项目的每条信息,无论哪个项目、哪个环节、哪条信息出现问题,系统都会自动“亮灯”预警。“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开展执法监察。比如,一个项目的预算与决算金额差距过大,系统就会自动预警,执法人员就会向审计部门发送预警提示。”
“电子监察系统每月自动生成电子监察报告,反映各单位当月项目信息公开情况,有力增强了监督检查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成都市纪委、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