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勤辉
制度要靠人来执行,人要靠制度来约束。制度的重要性在于有制度可以遵循,有制度能够执行,违反制度必须对号入座作出处置。唯其如此,制度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和作用。而欲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同志在怎样看待制度,在如何设置制度和执行制度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潜心研究;求真务实、身体力行;率先示范、有所作为。
制度的价值作用是什么?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机关的奖惩制度,金融业的借贷制度。在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指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人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
早在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不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一代伟人的这句朴实而又极具哲理的话让人感慨万千。有了好的制度,即使有胆大包天之徒敢闯高压线,终究是少数。可是如果是坏的制度,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是最可怕的和值得警惕的。所以在制定、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时,应当着力于增强制度的能够得以操作的约束力,以期实现依靠制度使“好人不会变坏”、“坏人干不成坏事”的预期目标。
如何设置管用可行的制度?
制度是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生活的使用词典。制度不是装饰品,束之高阁只能是能源的浪费。用好这部词典有利于组织管理工作,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集体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良好的工作风奠定群众基础。如何设置管用可行的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大问题。概括地说,应要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首先,合法原则。所有的各类制度都不能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合法原则是设置管用可行的制度的首要条件,不可或缺、至关重要。
其次,参与原则。制度的可操作与否,制度的可行与否,制度的有无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有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必须在充分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初稿,尔后多方征求相关部门、相关人士的意见,经反复推敲论证后方可公之于世组织实施。
第三,实用实效原则。制度是规范活动的行为准则,必须结合本单位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制定。制定制度不要贪大求全,好高骛远,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要定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制度要注重激励和约束的结合,没有激励,就不能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就不能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样,没有约束,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就会是一盘散沙。只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美结合的制度,才是一个管用有实效的制度。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有些制度难以贯彻落实,一方面是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的笼统空洞,遇到问题找不到相应的规定。有的语言表述模糊,出现问题办也可不办也行。有的不切实际,这就给制度的执行带来了难度。执行制度落实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第五,创新性原则。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各项创新的基础。如果从制度上就墨守成规,其他工作就无从突破,首先不能突破的就是制度,要协调好“制度规定与工作创新”的关系。因此,修订完善制度,必须适应当前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既不能超越现实,也不能墨守成规。有人说“有了制度就不要轻易变动”,这句话不是说制度不能变动,而是说执行制度不能“走样”。制度可以通过一定程序加以修改完善,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所以,修订制度不可能一次到位,一劳永逸,要在执行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领导干部执行制度应注意什么?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首先应是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带头执行制度才能影响群众,带动群众。体现制度的执行力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宁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不要失了民心。人民军队在成长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做法,给了今人很好的启发,正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铁一般的制度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领导干部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领导干部能不能主动自觉、不打折扣地执行制度,对于下属所产生的影响非同寻常、意义深远。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成员,是党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代言人,必须提高制度学习力,严格制度执行力和维护制度的自觉力,才能不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成为党的事业忠诚的继承者、捍卫者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有无强烈的制度意识,有无切实可行的制度,有无制度执行的适时到位,无疑正是领导干部的制度观要解决的三个问题。谨记:制度重在可行,制度贵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