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江新闻网讯 “我已经搭好了灵芝种植大棚架子,3月中旬,我承包的1万袋灵芝就可以下苗,每袋纯利能达到4元以上。”25日,在连江县潘渡乡兰山村,正在自家灵芝大棚中做最后准备工作的种植户兰水官告诉记者,“没想到已经55岁的年纪还能有机会尝试致富创业的项目。”
兰水官的创业折射着正在发生转变的兰山村人。兰山村地处潘渡乡西北部山区,海波480米,村里唯一对外山路13公里,被当地人形容为“九曲十八弯”。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滞后是这个山区村庄给外人的印象。
因为地理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兰山村大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村里常住人口只有一百多人。受传统生产观念影响,留守的村民只依靠种菜养鸡维持基本生活。
变化始于市下派驻村干部、市农机监理所副所长黄小琼到任之后。依托“村企联建”,黄小琼在兰山村推进民生建设及致富项目落地引进。
“黄书记是第一任驻村干部,刚来的时候,我们都不太相信他。”村支部书记兰章明说。
2012年4月,刚到任的黄小琼用两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入户访谈,摸清了村庄的具体情况,并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将为之奋斗的民生项目,包括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自来水工程筹划、危房改造、特困户帮扶、进村公路改弯取直工程等30余件。
人心散,难致富。为了凝聚人心,黄小琼重点追踪切实关系村民利益的民生问题,奔波于市、县、乡各部门为兰山村拉资金、引项目。
交通不便是制约兰山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尽快完成通村盘山公路改弯取直工程相关路段的定点定位工作,黄小琼每天6点起床,走3个小时路上山,并与村干部连续多次确定20余处危险路段。
为进一步对接贵安新区开发,拉近兰山村与外界的距离,黄小琼正与村两委努力申报从兰山村直通溪利村的3公里兰溪路项目。
“一旦这条路开通,兰山村将扫清致富最后障碍,这是兰山村所有村民的共同期盼。”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记者不时看到有村民过来打招呼。“黄书记,我老远就听到您脚步声了。”村民兰礼进患严重白内障,年前黄小琼借东南眼科医院在连江开展义诊的机会,送兰礼进去检查,医生表示因患者白细胞过高不宜马上动手术,须先行调理身体。在黄小琼牵线下,县民政部门与兰礼进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这个特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
“不怕没项目,就怕找不到人,只有切实帮助村民解决难处,大家才会跟着你一起干事创业。”这是黄小琼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2013年,福建仙芝楼有限公司决定在兰山村开展灵芝种植项目,由仙芝楼提供种苗及包销,村民负责种植,村里安排驻村干部兰华明协助村民处理技术问题。
为了让习惯传统种植的村民了解灵芝的种植、培育方法,黄小琼多次邀请专家上山为村民授课,并且组织村干部编订了灵芝种植手册。考虑到兰山村村民经济实力有限,黄小琼又争取到市农业局扶持项目,为村民建起了灵芝大棚。
“村企联建”不仅带来了项目,更实现了村民观念上的改变。黄小琼在实地调研村居土地情况以后根据土地分散的状况,将太子参项目分散到几个农户,以农户联合体的形式与企业对接。
现在,太子参项目已经在兰山村得到推广。目前,有十个村民加入项目,承包了村内十多亩土地。
66岁的兰礼寿承包了1亩多土地。“一开始不敢种,村里不仅请来专家,内部还有指导手册。现在,人参长势良好,来年一根苗分出四五根,不用再买新的苗种了。”
“不仅如此,去年试养的郎德鹅项目也已成功,今年将实现出栏3000只的目标。”黄小琼说,我们驻村干部不仅要引进项目,还要种下致富的观念,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过渡。
目前,连江县有22个市派驻点村与22个非公企业结对共建,对接村企项目22项,合作意向资金达370万元。村企党组织通过建立互帮互助机制,签订共建协议,开展联建活动等形式,实现村庄和企业合作双赢。
在蓼沿乡仁坂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森依托自己的专业背景,在当地引进中药射干种植,引导村民创立五牧农业有限公司。在晓澳镇百胜村,驻村第一书记古溅松与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共建百胜教育基金会,资助村内贫困学生、低保户、孤寡老人。在马鼻镇墙兜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翁达针对本村镇区优势,联合福建省中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村企联合开发集体用地的模式,增加村居集体收入。
(通讯员 于文影 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