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江新闻网讯 日前,退休老干部陈高书来到浦口利民水厂检查水质情况。
老干部陈高书1997年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上退休后,任劳任怨,坚持为民办实事。二十年来,他先后担任过县关工委主任、县老区办建设促进会长、县老体协主席等职务,为连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做出贡献,被誉为“永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2002年,陈高书担任老促会会长期间了解到,浦口水源污染严重,群众生活用水只能靠挑水、买水解决,民众怨声比较多,修建水厂的想法就成了陈高书第一个迫切想为民办的实事。面对修建资金不足的问题,在筹建水厂的五年期间,陈高书经常拖着带病的身体,自掏腰包付车费、误工费,带领一班人奔波于福州、上海等地,向各地经商的浦口社会能人、富商和单位部门筹集500多万元资金,在浦口修建纳洪渠2000多米,辅设一万多米管网,建起一座日产3000吨的自来水厂。
水厂建成后,不但水源足,能供养浦口镇七个社区、两万多人口,而且水质好,家家户户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水厂建成到现在,陈高书还是时刻惦记水厂的运行水质情况,定期都会亲自来水厂了解、关心水质情况。
我县22个乡镇中,共有老区村205个,多分布在边远地区,村落分散,历来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老区经济发展。面对这些情况,陈高书坚持“要想富,先修路;修大路,就大富”的原则,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多立项、多补助,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筹集资金,多次深入到村居一条条路、一个个村地落实修建,督促开工。2005年至2007年三年期间,共筹集资金6034万元,完成老区乡村道路修建改建水泥硬化路面41条172.4公里,基本实现全县老区建制村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道路硬化后,老区的山区资源优势逐渐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力地促进了老区经济的发展。
除了注重老区的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陈高书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宣传老区人民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革命传统,先后组织编写乡镇和地区的革命斗争史10多篇,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稿120多篇,深入乡村、中小学宣讲革命史75场次,受教人数达2万多人次,增强了老区的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2005年,陈高书受邀担任县第二轮地方志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全身心投入地方志修编工作,认真组织100多场初稿讨论会,提出个人修改意见近15万字,保证我县第二轮修志工作顺利完成,并相继组织编纂、出版了《连江县人大志》、《连江县教育志》、《连江县金融志》等6部志书,共计300多万字。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感染、激励着身边每位同事。县志办年鉴编辑部副主编林华荣就评价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工作非常认真,细心照顾、关怀每个同事。县志办主任叶峰也由衷称赞他工作责任心强、上班都比别人来得早,又熟悉地方工作,指导县志办开展了很多工作。
陈高书,作为一名有着六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现年81岁高龄的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忙碌于各项为民工作中,为连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殚精竭虑,为连江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用自己的每一份实际行动和态度,时刻影响和感动身边的每个人。
(通讯员 邱学飞 郑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