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江新闻网讯 日前,记者跟随环保局工作人员来到小沧乡樟后村,在寿山洋记者看到了一片绿色护栏里的人工湿地,湿地里的芦苇、水芋等伴水生植物生长得格外茂盛,最高的可达2米。据介绍,樟后村村的人工湿地是2011年建成投用的,约300多平方米,整个村庄的生活污水都在这里净化,日处理量在25吨左右。
人工湿地是净化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措施,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总磷、氨氮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养分,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通过根部进行吸收,使水体中的氨氮、总磷物质得到去除,能够有效遏制水源富营养化,减少赤潮等现象的发生。据介绍,人工湿地中的风车草、芦苇等植物长得越茂盛,说明污水净化效果越好。
通过人工湿地净化后的水源,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用于农业灌溉等。除人工湿地外,我县个别乡镇还修建了氧化塘,通过生物降解来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目前,我县的小沧、长龙、官坂、东岱、坑园、透堡、安凯、蓼沿等8个乡镇在镇区已建成人工湿地或氧化塘并投入使用。为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能力,我县加大对人工湿地的保护力度,对人工湿地进行专门的围挡并定期巡查,防止人为破坏。
(通讯员 张诗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