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农历年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又称除日、岁除、除夕。新的一年自此而始,旧的一年至此而终。
按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谓“除夕”。 以新易旧曰“除”,昼夜交替曰“夕”。 除夕是旧岁与新年的神奇相交,意味着旧岁到此夜为止,明日早起另换新岁。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让我们以“辞”告别旧岁,以“迎”拥抱新春。 除“夕”,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又叫“岁除”,意思是“除旧岁换新岁”。 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夕”的四角猛兽,每逢冬季,它便会为了寻找食物去附近的村落大肆破坏,居民不堪其扰。 后来,有一个叫“年”的孩子,说“夕”害怕红色,只要村民在大门外悬挂红色的布条,它便不敢入内。 除夕傍晚,这个叫“年”的孩子只身将“夕”引出,村民将刚刚收割的“竹节”扔进火堆,火堆立刻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将“夕”吓跑。 于是每年的腊月三十,人们都要准备爆竹来驱赶“夕”,在门口挂上红色的物件来除“夕”。 如此,便可让“夕”一整年不再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是一个告别过去的好日子,希望你能够“除”尽内心烦恼,邂逅一年顺遂。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 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年夜饭的习俗。 南朝梁宗懔于《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俱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团年饭、合家欢,是家庭一年到头最看重的一顿饭。 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享受着难得的欢聚和亲情。 年夜饭是很讲究的,每一道菜品都要有吉祥的寓意。首先要有凉菜、热菜。 热菜要有鸡、有鱼,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这条鱼不能在除夕夜吃完,一定要留下一点,才全了这句吉祥话的好意头。 其次,花样上要有炒、有炸、有蒸、有煮,以示对新年的重视,期待来年生活富足。 再者,数量上也讲究,家里人数不多,可以做五个或六个,寓意“五经魁首”“六六大顺”。 家里人多,也可以做九个十个,寓意“长长久久”“十全十美”。 除夕夜,北方人一定要包饺子。包饺子看似简单省事,实则讲究更多。 饺子皮是月牙状象征着“阴”,饺子馅圆滚滚的象征着“阳”。 给饺子捏上十二道褶,象征这一年的十二个月,都能安宁调和。 饺子的外形酷似元宝,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寓意“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有人说:人生是相互失去,是望着彼此背影渐行渐远,但除夕夜一刻团聚足抵一年离散。 团圆饭,吃的是人间的清欢无常,守的是一份期待已久的人间团圆。 除夕之初,承载祭祀之功能。 在古代,华夏民族的信仰,基于大自然;农事活动,也格外依赖大自然。 故阶级制度下,统治者担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大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成了举国重事,除夕与腊八、腊二十四,此三节,构成秦汉时期的年终大祭。 祭祀的内容,分为两面——蜡祭与腊祭;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 古人在大年夜通宵点灯,既是为了避免邪气暗中袭入,又是为了给祖先照亮回家的路。 按照从古至今的习俗,年夜饭之前先要给祖先上香,恭请祖先回家团聚。往往由一家之主亲手摆放祭品,点燃灯火香烛。 大年夜摆供品,瓜果点心是少不了的。 有些地方还要供一盆“二米饭”,用大米、小米混合煮熟,颜色有黄有白,寓意来年金银满盆。 摆完供品,一大家子男女老少,就在祖宗牌位前依次叩拜,提醒后人们敬贤尽孝,慎终追远。 祭祖,祭的也是过往流逝的岁月。人存于世,生息繁衍,代代相传,传的是血脉,也是岁月。 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据说,古时候燃灯通宵守夜是为了把所有的晦气、邪瘟赶跑,以守护一个吉祥如意的新年。 而到了现在,守岁除了赶走晦气,也成了庆祝新年到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 除夕夜,是中国人的团圆夜、不眠夜。 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等待着旧年的逝去,守望着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是一年中唯一一天孩子晚睡却不会被家长批评的日子。 这一晚,灯火通宵不灭,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守岁直到天亮。 守岁,就是在新旧交替的节点上,珍惜团聚的时间。 岁者,光阴也,古人特意选中这个带有交替意味的夜晚,用以审视平时被人们忽略了的时间。 我们就是在一年又一年的通宵守夜里,期盼着新年的自己的成长,祈求着新年一家人的平安顺遂。 这一场盛大的守望,寄托了我们对新年所有美好的祝愿和想象。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 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 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 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 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 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 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 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 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 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 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 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 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 禁忌打碎器物,意为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