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将迎来惊蛰节气,
四季的春,正如春日的晨,
惊蛰到,一起迎接春天~
惊蛰
是中国非常重要的
节气之一
与立春、雨水、春分、清明、谷雨一起构成了
春季的节气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三候
一候 | 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之日,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早春的桃花,开始盛放了。
二候 | 仓庚鸣
仓庚即黄鹂鸟。这个时节,黄鹂感受春阳之气,开始鸣啼。这番热闹的鸣啼,可视作春暖花开之庆也。
三候 | 鹰化为鸠
“鸠”即布谷鸟,古人看见此鸟,以为老鹰所化。在他们看来,这所化之鸟,“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