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记者乘船来到苔菉镇后湾村东洛岛西南面海域,这里坐落着全国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眼下,平台内养殖的绿盘鲍长势喜人,渔民吴永寿正在和几个工作人员忙着收割鲍鱼。

和传统养殖鲍鱼需人力打捞上岸不同的是,在“福鲍1号”上,渔民只需按下电动按钮,一组鲍鱼笼便能升至水面上。打开笼盖,只见一粒粒鲜活肥美、肉足丰厚的绿盘鲍映入眼帘,青绿色外壳折射出翡翠般光泽,喜人的丰收景象让人大呼过瘾。

“这批绿盘鲍长得非常好,每一粒都有2~3两左右的重量,绝对称得上是大丰收!”吴永寿兴奋地告诉记者,收获上来的鲍鱼每笼产量达到了3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50~60元/斤来算,产值在440万元以上。由于外海水深浪大,能够将附着在鲍鱼壳上的藻类、贝类冲刷下去,所以在深远海平台内养殖出来的绿盘鲍,不仅卖相明显优于近岸箱养的鲍鱼,肉质也更加醇厚鲜美,也更受市场欢迎。吴永寿表示:“我们的鲍鱼拿到市场上买,每斤单价要比普通的鲍鱼贵出10元以上。”

据了解,苔菉镇后湾村位于黄岐半岛东北端,这里三面临海、水质清新,是一处养殖鲍鱼的“天然牧场”,已有33年养殖鲍鱼历史。
随着近海养殖鲍鱼趋于饱和,为寻求更加高效的养殖模式,2019年,全国最大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在此落户,开启了福州鲍鱼养殖产业从近海走向深蓝的新篇章,拉开了连江鲍鱼养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序幕。

“目前‘福鲍1号’上共养殖了15000笼绿盘鲍,年产量可达45吨左右。”吴永寿说道,平台上配备有风光发电、水质检测、视频监控、数据无线传输、增氧装置等先进设备,可以实现对鲍鱼养殖标准化进行24小时检测,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的深远海养殖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