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气转寒
越来越多的候鸟开始南迁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世界级“极危”物种
——黄胸鹀
再次现身连江县东岱镇
一起来看看它的曼妙身姿吧
▲ 程明生 摄 ▲胡伟宁 摄 近日,一些鸟类摄影爱好者在东岱镇山堂村拍到了南下越冬的黄胸鹀,它们在稻田里轻盈地漫步觅食,间或拍拍翅膀一跃而起,悠然自在。 ▲ 程明生摄 黄胸鹀又名“禾花雀”,体型小巧玲珑,最具标志性的特征是胸腹部具有亮黄色的羽毛。2000年,黄胸鹀仍是数量丰富的无危物种,然而迁徙中遭到大量捕猎,导致数量急剧减少,2017年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距离下一级“野外灭绝”只有一步之遥,如今极少地方能够看到。 ▲胡伟宁 摄 “虽然少见,但这已并非黄胸鹀第一次造访山堂村,由于东岱镇位于敖江入海口南岸,滩涂多,且农业发达耕地多,食物丰富,这几年都能观测到黄胸鹀在此休憩。”福建省观鸟协会监事胡伟宁表示,良好的水、田、山、林,让山堂村成为候鸟迁徙栖息乐园。 ▲ 程明生 摄 ▲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鹊鹞(胡伟宁 摄) ▲董鸡(胡伟宁 摄) ▲北红尾鸲(胡伟宁 摄) 近年来,东岱镇全面开展生态水系治理、环境保护、“两违”整治等行动,重现了水光潋滟、草木丰盛的生态环境,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多,根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公众数据显示,山堂村已发现并记录野生鸟类信息219种,除了黄胸鹀,黑脸琵鹭、云雀、鹊鹞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也不断借道山堂,把这里作为重要驿站,在短暂休整后继续向南迁徙。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今年4月,东岱镇成立了护河爱鸟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巡查、清理垃圾、清除捕鸟网等行动,守护鸟类栖息的生态环境。今年7月,东岱镇还联合省观鸟协会、县林业局、团县委,成立了东岱山堂青少年观鸟基地,开展科普宣传、鸟类观测等活动,传播爱鸟护鸟的理念,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态系统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