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嫌弃”的内脏变废为宝
鲍鱼附加值提升40倍以上
产品远销海内外
……
在连江,有这么一家公司
从海洋“小金矿”——鲍鱼中
挖掘到了“大宝藏”
位于筱埕镇筱埕村的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水产品加工的行家里手。近日,记者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数个大型不锈钢罐容器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确保鲍鱼、牡蛎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工作顺利进行。 据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科研人员蓝登杭介绍,公司利用海洋生物酶解技术,已开发出具有抗疲劳、抗氧化、保肝解酒等作用的鲍鱼肽、牡蛎肽、海参肽等海洋生物活性肽产品。目前,公司每天可生产2吨的蛋白肽粉剂和10万瓶肽饮品。 ▲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那么,什么是海洋生物活性肽?据了解,海洋生物活性肽原料实际上是一种海洋生物提取物,在欧洲,九成的多肽原料被用于生产各种治疗药,其余为保健食品或化妆品。 “海洋生物在开发时,往往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未能完全提取和利用,造成了极大浪费,以鲍鱼为例,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鲍鱼肉有价值,但其实鲍鱼内脏还可以提取天然牛磺酸和鲍鱼肽,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美容护肤品等领域,实现了变废为宝。”蓝登杭说。 目前,该公司开发的鲍鱼肽、牡蛎肽、海参肽、鱼胶原蛋白肽等肽饮品和粉剂系列产品,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至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并在京东、天猫、阿里巴巴、抖音等电商平台开辟销售渠道。 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于2003年,是一家集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公司,也是全国首个研发并产业化加工鲍鱼罐头、调味鱼籽、鲍鱼活性肽等产品的公司,曾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等诸多荣誉,其鲍鱼加工量、出口量、出口额均位居全国第一。 ▲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铭福(左一)与科研人员蓝登杭(右一)等探讨新品研发事宜 “为了提高鲍鱼的附加值,让企业不落后于时代,2014年我们踏上了促进鲍鱼精深加工的产业升级道路,如今通过自主研发,我们又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鲍鱼肽产业化生产线。”一心深耕海洋产业的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铭福告诉记者,现今,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200多家鲍鱼专卖店,注册的品牌“江船长”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此外,该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科技+订单”方式,建立4500亩鲍鱼、生蚝等海产品有机养殖基地,推动当地水产品养殖与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带动2000多人就业,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从水产品养殖到水产品加工,再到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 “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牵线搭桥,去年8月16日,我们与江南大学中国工程院陈坚院士团队形成战略合作,联合成立了‘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为今后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江铭福表示,下阶段,公司将加快大众健康海洋高新产业园建设进度,并规划建设海洋食品生物制品省级重点实验室、陈坚院士“海洋食品创新”团队实践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海洋食品生物制品生产线,用实际行动助推连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38公里绵长海岸线,3112平方公里广阔海域面积,连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近年来,连江县积极引导县内多家水产企业优化经营模式、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产品向精品化、高端化发展,推动连江由海洋大县向海洋强县转变,为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奋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坚强北翼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