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来二趣三落厝
古韵新生美名播
……
有人说
三落厝是个
值得反复打卡的地方
第一次去
可以领略美轮美奂的盛唐风韵
第二次去
可以在杜棠水街沉浸式体验古人生活
第三次来
就该瞧瞧藏在古厝中的“门门道道”了
今天
让我们一起
挖挖在古厝中藏了四百年的“惊喜”吧!
幽幽古厝 百年繁华
三落厝,始建于唐,后火毁于明。现存三落厝古民居系明朝嘉靖年间郑氏族人重建而成,其以唐代建筑为根基,明朝建筑为主体,木石结构,整体雍容大方,古色古香。
作为三进院落的传统民居,三落厝从设计风格开始就给人惊喜,与诸多明清古建筑不同,三落厝由三座水平排列、结构相似的四合院横向舒展而成,院落两两之间以过雨亭相连,整体坐东朝西的布局极具“个性”。同时,为满足日常用水和观赏需求,古人还引入一条天然溪流贯穿其中,形成“山泉入宅、房中有溪、溪中有房”的绝美景观。
行走在三落厝中
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诸多“彩蛋”
马鞍白墙黛瓦、飞檐翘角、雕栏画栋等元素,古朴精致、美感十足。
梁柱、门楣、观景阁、石墨、风车、美人靠,保存完好,与廊道中潺潺流淌的溪水相映成趣。
在二厝的大堂中,还存有一根7米长的度篙,详细记载了当年三落厝修建时各构件的尺寸,供后人重修房屋时查阅。
三厝大堂中存在几百年的木柱依旧笔直挺立,抚摸着木柱上的脉络,一瞬间晃了神,几百年前,是谁家的孩子在绕柱嬉戏打闹。
除此之外,三厝中还有一面存在几百年的古朴残墙被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残墙的修缮加固极具连江特色,设计师们运用了大量的连江贝壳,来增加墙体含钙量。穿过残墙进入现代感十足的厝内,古今交错间恍若穿越,“表里不一”的设定给人以传统与时代的冲击感,充分感受到古厝厚重的“生命力”。
深山明珠 盛唐风韵
对于三落厝,文人墨客从不吝啬手中笔墨。“桥通流水出青林,与客寻幽古径深,占象有台迷草色,砌花无主漫春阴……”明朝连江籍进士吴文华就曾如此称赞过。
三落厝之美,不仅在于回环套叠的长廊、木石结构的屋厝、重重叠叠的屋檐,还在于随处可见的盛唐风韵。
“唐风遗韵三落厝,坐山观云五百年。”在三落厝,欣赏唐韵最好的地方莫过于过雨亭以及二厝的水榭平台,抬头望去,能看到平缓舒展的屋面以及深远的挑檐。
若是目光再远点,就能清晰看到房顶脊梁,正脊形如上弦月,两段翘角延长,飞扬挺拔,寓意漂泊他乡游子,不论路途多远总要回归故里。
在屋脊上还悬挂有木质装饰的“悬鱼”,悬鱼上雕刻有四种吉祥图案,从上至下分别为阴阳太极、双喜、梅花、双鱼。太极,表示天人合一、融合协调;双喜,寓意喜庆美好;梅花,象征“福禄财喜寿”五福,又有“喜上眉梢”之意;双鱼,象征人丁兴旺、连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在二厝中,还能清楚了解到何为“门当户对”。户对,是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之一,长一尺左右,常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其上刻有吉祥字符。“户对”多与“门当”同时出现,除起到镇宅装饰作用,还是记录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随着时间流逝,“门当户对”也成为婚姻中的重要标准。
沿过雨亭继续前行,沿途风景令人惊叹,依稀可窥三落厝昔年风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座古厝值得你花上两三天时间好好欣赏。
古厝新生 未来可期
从唐代七星台建筑群落到明朝时期的三落厝古民居,现如今,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古厝被精心修整为度假酒店。经历过兴盛、衰败,又重获新生,“修旧如旧”的三落厝带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却又熠熠生辉。
古厝,因浓厚的历史积淀而唯美,因灵动的规划而鲜活。2018年,凭借“古今对坐”的设计理念,连江三落厝登上了德国柏林aedes建筑论坛,并举办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我们的乡村”主题巡展,受到来访游客的频频赞许。
据悉,目前三落厝被划分为度假酒店及文创街区两部分。唐朝建筑风格的再现,以及唐代礼部尚书张莹的励志文化、郑氏族人的扶扇感恩文化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涌入,进一步激活了文旅市场,带动了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还将对尖湾古村、柳坑古村以及钟里古村沿线进行改造,并结合现有的杜棠古村,形成一个古民居遗址的特色文化景区,为游客展现更多古厝文化特色。”朗乡溪园三落厝度假酒店项目经理吴星霖告诉记者。
比诗歌更加浪漫的
是亲身感受
快找个时间走出家门
和三落厝来一场零距离的接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