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可门开发区

陈肇晞 摄

  地处黄岐半岛北侧、罗源湾南岸的可门,与马祖一衣带水,腹地辽阔、水深港阔、不冰不淤、波澜不惊,可全天候通航30万吨级大型船泊。可门港经济开发区风生水起、万千气象,成为人们瞩目的热点话题之一。

  可门港“藏风聚气,得水之先”,是省会福州新兴的港口,是未来八闽海运的要冲,又是闽台海峡两岸交流互动的前沿平台,独具区位优势;另外,可门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可谓一片神奇的土地。

  曾经的可门卧在大帽山下,任凭风吹浪打、耕海牧渔,缺路、缺水、缺电,守其险,守其拙,守其贫,似乎没有走向世界的任何打算……可又有谁会想到2003年,钟鼎山一声炮响,竟把沉睡的可门震醒了,推向了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的风口浪尖,一时天下瞩目,桑梓增光。

  第一次见面,可门向我羞涩地示意,在那仓促间,开山、炸石、填海,建码头,办企业,参与建设的可门人,意气风发;可门告别了荒凉的过去,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新生。可门如同其可开可合的朴素名字,此后滋生财源,逐步走向繁荣,成为古邑连江乃至福州通往海峡两岸的重要门户。

  往后,结缘可门,多少时日,多少心血,多少企盼,都在开发区与时俱进中产生共鸣。

  在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的这些年,我总是被可门经济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感动。每次下乡采风,只要“三贴近”港区,那些平平淡淡总是真的——好人、好事、好现象,时常闪现在眼前,仿佛一杯杯醇香的家酿,瞬间酒不醉人人自醉。

  一月月,一年年,不经意间,县城通往港区狭窄的公路突然变宽了,远在天边的塘坂清澈的淡水,突然穿山越岭从可门新厂房中汩汩冒出来,一座座山岗、一沼沼滩涂,似乎在转瞬之间就“平分秋色”。 沈海高速公路、同三高铁延伸、直抵可门的前沿码头……呵,就连冬日的工厂小区也阳光煦暖,环境怡人,虽然冬寒难受,但热烈的生产建设场面,让人顿生暖意。

  近日,笔者急需可门有关材料。再次专程赶往可门港,参访管理区常务主任孙发强,孙主任介绍了可门的简要历史,送给我丰厚端凝的《可门港总体规划》和精魂射人《东方大港·海西新城》等资料。我浏览披阅,其中有素来仰慕的中国华电、神华、中石油、印尼三林、南方石化、福建能源集团等7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央企、外企、民企等“三维”企业在此落地投资,如沐春风,深为可门港迅速崛起所折服。

  我们进了安检大门,漫步在雄伟壮观的港区码头,不由地突然怯步,从未见到这样严格的安检程序,及气势壮阔的建设场面。和煦的阳光挟裏的海风,那丝丝的看不见的牵挂,从海的那边,游离到我们的身旁,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我清楚地领会,它竟能用它的温馨慰藉我心灵的宁静?

  走进新建的港区,一种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工厂的叶老总笑容可掬,干练、大方、自信,喜迎我们到访。仰望那高耸入云的两座烟囱,巍然挺拔,刚毅伟岸,气宇轩昂,昭示着可门港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发电厂重要设施,尽管参观时间比较匆促,但我们却一饱眼福。

  心动的是华电“神来之笔”,大家不谋而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可门发电厂用的是煤,送的是电,看不出污染的迹象。其建筑规模、布局、环保要素,跟现代卫生城市文明要求毫无二致。全然不晓得工厂环保修炼到了至臻至妙的境界,将我们通常司空见惯的煤尘,采用深藏不露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高效静电除尘装置、低氮燃烧器、全封闭圆形煤场和输煤廊道、210米高的烟囱、废水集中处理系统等多项环保措施,并建设山谷灰场,对灰渣进行综合利用。气势中有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之高远淡定,气概中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厚的功力圆润了精微和结构的大气,运作起承转合,自铸新意。

  码头通道座座骨骼清俊,逸静通畅,玄妙的巨轮波澜不惊,敦厚朴素的仓储、厂房内敛行健。我的眼神无不被大气充盈的俊逸所震慑,心神不由地被可门新兴产业所震动。从港区辐射外地高压线路独辟蹊径,跳动高科技的节奏韵律,输电线路凸显了高耸铁塔的起伏跌宕。或根植于嶙峋峭石,或置于荒山野岭,别出心裁,飞越高空,行云流水。这就是大美不言,大音希声。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具亲和力最具亲切感的可门形象。

  静静地听着开发区张发春主任介绍了港区发展简况:可门围绕县委、县政府战略布署,吹响了蓄满生机的“建立三城三基地,建设十佳十强县”的进军号角,一个工业化港口城市的问世呼之欲出!近年来,可门经济区总投资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电力能源、煤炭仓储、码头物流、修船造船等行业。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福建华电可门发电厂,建成了福建可门物流公司全省最大的的30万吨级散货码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30万吨港口航道工程……。2012年,全面完成重点项目建设资产投资任务40.5亿元,产值约40.72亿元。

  可门用心挥洒的大手笔——福建华电储运有限公司通用码头,已建成15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800万吨,将建成福建省最大的煤炭转运基地。泊位立根海底基岩,桩柱傲立在水陆世界,既有“积极为福建省及江西、湖南和其它沿海地区快速增长的散货市场提供服务”的雄风,也有为我国东南沿海集储存、中转、混配加工为一体,兼营煤炭、矿石的大型企业现代化散货集散中心,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能耐,彰显铁骨铮铮的风骨。

  听着张主任精彩的介绍,我为可门的成长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沉浸在可门成功的喜悦中。2013年,港区力争规模工业产值完成61亿元,比增20%。我看到了可门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朋友,可门的发展有着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理想和希望逐渐充实了蓝色的海岸线,一座座深水码头相继建成投产,缩短了可门前进遥远和漫长的距离。而前进中的可门从不故步自封,而它的故事却像一股清泉,在我的心里流淌着,慰藉着我对港口兴县的信念,传达出“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时尚气息。在那沉甸甸的希冀中,可门如同一面发展是硬道理的鲜艳旗帜,迎着开拓雄风,高高飘扬。

  太阳搭山,我们又转到牛头岗,居高临下,凭崖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话题。谈可门的历史,谈红色的记忆,谈规划的实施,谈乡村的巨变,谈港口的希冀……谈着谈着,不觉夕阳西下,远处的万吨巨轮渐渐地隐身于暮霭中,近处新填方的海滩上,却给几只大型的吊灯照耀得通明。回到岸边,海水一阵一阵地拍打铜墙铁壁的桩柱,那冲击波仿佛要把振兴港口的热烈,鼓得更加波澜壮阔。

  港区焕然一新让人感动,但我更感动于那些细微之处不断变化的表情所体现出的可门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几何时,正是因为包容厚德的可门人敞开了海纳百川的胸怀,为我们这些临港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宽松与成长的环境,才使得我们由最初的沧海一粟,涌现成今天各行各业一朵朵唯美的浪花,在阳光下尽显生命的绮丽。放眼经济繁荣的港区,以人为本的金丝线,在浪花汹涌的海面飞快地穿梭,呈现的是怎样一幅有容乃大的辽阔美景。

  岁月峥嵘,凤翔海西,成竹在胸。采风的时光,在海上、工地、码头、车间,在与生产一线的指挥员、战斗员交流中度过。低碳生态的港区血液,被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因子;生态安然的健康环境带来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朝气蓬勃的表情正是港区蒸蒸日上的写照,也是63万父老乡亲的期盼。

  在这个充满情愫的季节里,毋庸置疑,可门尝过改革开放的甜头,尝过跨越发展的洗礼,尝过难得的海峡两岸际遇,这如许的情感,都缘于科学发展,绩效民生,牵出红绳。我爱家乡可门,你是故里的希冀,你是工业兴县的脊梁。

  (阮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