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作者的故乡马透平原为背景
以时代记忆为蓝图
全书28万字
50余个人物形象
展现了一幅深刻、厚重的
闽东地区生产生活百态图
……
近日
连江籍作家陈道忠的
长篇小说《陈家厝》
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小说好看,故事也很吸引人,令人欲罢不能,我一口气读完,直呼过瘾。小说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还有他最熟稔的家乡的人和事,以及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傅翔,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陈家厝》是一部人物脉络清晰,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连江马透平原为背景,以乡村振兴和古厝保护为主题进行创作,围绕陈家厝的历史变迁与命运流转展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陈春旺、陈嘉树、林定军、陈嘉土、陈嘉木等人物群像刻画得栩栩如生、极具感染力,生动描绘出马透平原这片土地上的百年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新气象、新成就。
该书一经发表,便入选福建省文联和作协联合组织的“新时代福建山乡巨变”重点题材原创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福建省委宣传部“大写新时代”原创优秀文学精品出版扶持项目,并获得文学出版界和读者们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撰写《陈家厝》这部小说时,正值‘古厝热’时期,家族的祖厝也准备进行修缮,但族亲在修缮古厝这件事上意见不一,这也导致了修缮进度一度停滞不前,最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古厝得以顺利修缮。这件事也成为了我创作的灵感来源。”陈道忠说。
1981年汪曾祺发表《大淖记事》描写故乡江苏高邮,1986年莫言《红高粱》描写山东高密,1993年陈忠实 《白鹿原》写陕西关中地区白鹿村……在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作者都有很浓厚的“故乡”情节,通过小村庄的变化、小人物的兴衰来展示时代变革,《陈家厝》也是如此,从书中的诸多连江元素可以窥见连江社会生活的变迁。
“故乡给了我很多创作想法,作品中很多地名、故事都是从连江而来。”陈道忠表示,地名方面,他将连江县化名为“江海县”,马透平原各取一个字称为“马堡镇”;在情节方面,融入了透堡土地革命、马透乡亲一把瓦刀闯天下、透堡乡贤修路修公园等故事,让书中人物变得生动灵活、入木三分,也让情感变得具象化。
陈道忠不是一个满足现状的人。他从事过教育业,也曾驻足过建筑业;他曾北上内蒙古满洲里建过火电厂,也曾南下广东东莞开过鞋厂……“尝尽百行滋味,少年时的文学梦,依旧萦绕在我心头。”陈道忠说,“未来,我还会不断突破、探索自己的文学之路。眼下,我正构思两个新的故事,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连江的优良家风传统及时代变迁的故事。”
人物简介
陈道忠,男,1963年出生,连江县透堡镇人,福建省作协会员,连江县作协副主席,《青芝文学》主编。曾在《朔方》《今古传奇》《福建文学》《青年文学家》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近百万字,中篇小说《祖厝》获福建省第三届(2019——2020年度)中长篇小说双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