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重山,两重山
老酒配粉干
香味飘出南北竿……”
一首《里山外山》歌声悠扬
回旋着一腔血脉共流的情怀
黄岐与马祖
素有“里山”和“外山”之称
两岸乡亲有着相似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习俗
而黄岐半岛和台湾马祖列岛之间的海峡
从南宋起就被俗称为“马祖澳”
你知道吗
在这湾浅浅的海峡上
曾经活跃着一群跨海踏洋的“快递员”
——“马祖贩”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两岸民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黄岐、马祖列岛部分渔民开始专营海上贸易活动,马祖澳成为了当时兴盛的“海上交易市场”,诞生了一群专门从事与马祖渔民交易的 “马祖贩”。
每天在马祖澳海面进行交易的船只约15艘左右,每艘2至3人,多是夫妻、兄弟联手经营。白天,他们根据订单情况,从省城、县城及各地采购海鲜、蔬果、日用品等各类货物,并运至黄岐,最后出港进行海上交易。彼此互守信用,先交货再付款(美金或台币),也有以物换物的形式。
那时,连江县人民政府对于民间小额贸易实行相关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船次检查和管理制度,使两岸民间小额贸易健康发展。“马祖贩”鼎盛时期,年交易额超500万美元。
▲在黄岐镇一家台湾商品店铺里,琳琅满目摆放着各类贴着宝岛台湾商标的商品
“马祖贩”不仅为马祖乡亲送去了生活必需品,也守护着属于“里山外山”的慷慨柔情。近年来,由于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升级,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台胞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往返黄岐、马祖两地,购买所需货物,而“马祖贩”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渐渐淡漠在了大众视野里,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谁说他们是真正的消失了呢?
1993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在连江县黄岐港开展对台小额贸易业务,从此“里山外山”连成一座山。就在去年2月,“连江黄岐—马祖白沙”客运航线恢复通航,今年1月,“黄岐—马祖”对台小额贸易航线正式复航,沉寂已久的码头上再次响起悠悠汽笛声。
如今,即便少了“马祖贩”这样的快递员,台胞们也可以亲自往返黄岐带货,为“连马一日生活圈”增添更多打卡新姿势。
4.8海里是黄岐至马祖的直线距离,25分钟是黄岐至白沙客运航线的航行时间。但愿有一日,这张小小的船票不再单向航行,而这湾浅浅的海峡也将维系两岸乡亲同根同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