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传承红色基因,抢救珍贵革命史料,日前,县委老干部局、县档案馆联合在全县范围内征集离休干部红色档案资料,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整理家中珍藏的“红色记忆”,为革命历史研究和传承贡献力量。
今年92岁的离休干部何星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将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北茭半岛地区中心工委地下党员干部花名册原件捐献出来。这也是我县在此次征集活动中收到的第一份红色档案材料。
▲花名册原件
据何星发介绍,这份花名册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当年参与北茭半岛地区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共同回忆、亲笔整理而成,详细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北茭半岛地区中心工委地下党员干部的姓名、职务、出生年月、入党年月,以及解放后在各地担任的重要职务等信息,是研究当地革命历史的重要原始文献。“这些名单里的同志,很多是当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把这份档案交给组织,就是让红色记忆找到最好的‘归宿’。”何星发表示。
▲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何星发家中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接收仪式
何星发的人生历程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红色教科书”。1934年,何星发出生在苔菉镇北茭村,时值动乱,他的童年在不安环境中度过。1946年,何星发的大哥何宗坚投身革命,常以做鱼生意为掩护,让革命同志在家中秘密联络。受其影响,1948年6月,年仅14岁的何星发加入城工部地下党组织,自此踏上革命征程,往返于黄岐、苔菉等地的联络点,负责站岗放哨、联络通信、张贴标语等工作。同年10月,中共北茭特委升格为北茭半岛地区中心工委,何星发又担任联络委员。
1949年4月,中心工委制定作战计划,何星发参与其中,战斗当天情况突变,游击队果断提前行动与敌人交火。“当时为了压制敌人机枪火力,我的队友王义民冲上去开枪射击,英勇牺牲,但这一仗游击队最终歼敌7人、俘敌27人,缴获大量武器,游击队由此声名远播,极大鼓舞了士气,为队伍壮大奠定基础。”何星发回忆道。
▲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
见证了当地党组织带领群众迎接解放的重要历史时刻的何星发,始终心系革命英烈,离休后,还参与了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内的陈可珠纪念馆、杨而菖纪念馆的捐资筹建工作,并发挥余热,担任凤城镇东北街社区离退休第五党支部支委,积极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成为社区治理的“银发智囊”。“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何星发常说,离休不褪色,是每一位老党员的初心。
从亲身参与战斗为革命胜利贡献力量,到保存重要历史资料让后人能更清晰地了解那段历史。何星发的人生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是红色记忆的守护者,其经历和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连江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将继续发动全县离休干部及离休干部家属主动捐献红色档案,开展离休干部口述红色历史的微视频拍摄活动,持续推进红色档案抢救性征集工作,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县委老干部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县红色档案资料征集工作仍在进行中,广大离休干部及家属可通过电话、邮箱或直接送达的方式与县委老干部局、档案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