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鲍一号’规模化繁育技术及推广示范”开展验收工作。经审阅资料、质询讨论和听取汇报,专家组认定该项目达到规模化繁育技术及推广示范标准,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郑成乐摄
据悉,该项目利用绿鲍作为父本与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作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开展“福鲍一号”杂交苗种的规模化繁育生产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建立母本皱纹盘鲍和父本绿鲍优良亲本家系,攻克了亲本驯养关键技术,提高了苗种培育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且“福鲍一号”鲍苗度夏成活率及养殖成活率较当前主养品种显著提高。截至目前,累计繁育出“福鲍一号”苗种600多万粒,示范推广面积36亩,新增产值600多万元。
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拥有鲍鱼育苗场8000平方米,培育的“福鲍一号”鲍鱼苗不仅销往省内的罗源、东山、漳浦等地,还远销辽宁旅顺、山东荣成等地,“圈粉”无数。
“‘福鲍一号’鲍鱼良种具有耐高温、长势快、个头大、抗逆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南鲍北养”的问题,深受广大养殖企业欢迎。”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哲龙介绍说,目前,公司还引进绿鲍、红鲍、黄鲍、皱纹盘鲍等4个原种,接下来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培育出更多适宜本地养殖的优质品种。
产业以“芯”为核。从一粒种子到一家公司,从一家公司到一条全产业链,小小种子带动大大产业。近年来,连江深入实施水产种苗培育创新工程,深化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闽江学院等高校和中国水科院、福建省海洋水产种业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扶持官坞海产、源丰鲍业等育苗企业,研发培育出“福鲍一号”鲍鱼、“黄官2号”海带、“岱衢族”大黄鱼、绿鳍马面鲀、中间球海胆等高优品种,打造水产种业“连江芯”,提升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竞争力,构建从育苗—养殖—加工—品牌—销售—餐桌的“一条鱼”“一粒鲍”“一根海带”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