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苗、打包、登机、落地......金秋十月,连江首批60000片 海带“宝宝” 搭上前往北方的飞机在大连“安家落户”。
眼下正值海带苗上市时节,记者在官坞海带育苗基地的温室大棚内,看到数名工人正把一片片长约60厘米、宽约30厘米的苗板从育苗池里捞起,将它们放进泡沫箱打包得妥妥贴贴,首批6万片海带苗正准备装车送往机场,搭乘航班运往大连。
“我们今年计划育苗20万片,每片海带苗可供养殖1亩海域,每亩产量可达30吨到35吨,产值约6万元。”官坞村海带育苗基地负责人林哲龙表示,目前运往北方的海带苗是由官坞海带育苗基地自主培育的“黄官1号”“黄官2号”等早熟高产海带苗,具有早熟、耐高温、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成活率在95%以上。
据悉,连江拥有全国最大的海带无公害良种育苗基地、国家农业部海带良种场,年育苗总量26万片,以“黄官1号”“闽优1号”为代表的海带苗种供应国内九个省份,出口海外四个国家,市场份额占全国总量的40%,居全国县级首位。
目前,连江产育的海带苗已然成为北方养殖户的“香饽饽”,但在50多年前,连江养殖户普遍缺少优质种苗,需要特地从大连等北方地区购买海带苗。从海带苗输入地到输出地转变的背后,是种业创新对连江海洋经济的积极贡献。
▲海带丰收资料图
▲杨柳州摄作为全国水产大县,近年来,连江县持续增强农业产业造“芯”能力,推动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目前全县已拥有包括鲍鱼、海带、大黄鱼等育苗企业30多家,培育出“黄官”“闽优”系列海带、“福鲍一号”鲍鱼、“岱衢族”大黄鱼等水产高优品种,以水产种业“连江芯”不断激发蓝色海洋新动能,做大做强海洋经济。2023年连江县获评“中国生态食材(鲍鱼、鱼丸、海带)之都”“中国美食地标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