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把一个煮熟的蛋比作地球,蛋壳就是地球的地壳,蛋白部分就是地幔,蛋黄部分就是地核。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由于压力的作用,造成岩层突然错动或破裂,便产生了地震。地震一般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其中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二、全球地震活动情况
全球地震带分布: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震带,全球约有80%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二是欧亚地震带;三是海洋中间的洋中脊地震带。
三、中国及福建省地震活动情况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地震比较频繁,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大陆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的1/3,在20世纪因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地震福建省地处我国震中东南沿海地震带,与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台湾地震带仅一水之隔。长乐--诏安、政和--海丰、邵武--河源三条断裂带贯穿全省,福建近海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连江县紧临台湾地震带,经常受到台湾地震波及,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
(1)地震三要素
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称为地震的三要素。
(2)地震震级与烈度
震级是表示地震的大小,与地震时震源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有关。烈度是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通常,距离震中越远,破坏程度越小,烈度越小。
(3)地震灾害防御
面对地震这一严重的自然灾害,只有采取综合防御措施才能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确定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