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假期落幕,满满当当的新春回忆留在脑海,严严实实的后备箱一路相随。返程的路途中,一场特别的“后备箱大赛”悄然上演。
社交媒体上,福州市民晒出的后备箱照片让人垂涎:赵女士从江西返榕,她的小货车里塞满家乡的土鸡蛋、蔬菜;谭女士从湖南老家出发,轿车的后备箱里,装着哥哥亲手酿的米酒、外甥女送的腊肉……
返程的后备箱里,承载着浓厚的乡愁与亲情。后备箱里的很多食材看似普通,却凝结着父母“怕你在外吃不好”的焦虑,以及“把家搬给你”的心愿。对众多在福州打拼的人而言,春节返程的后备箱,既是“物资补给站”,更是“精神充电桩”。当快节奏的生活挤压亲情空间,当工业化生产稀释“家的味道”,那些塞满后备箱的土特产仿佛提醒着我们:无论漂泊多远,舌尖上的家乡味道,总能勾起心底最柔软的思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父母“以食传情”的朴素方式,始终是表达爱意的温情密码。
返程的后备箱里,蕴藏着两代人的情感对话。老一辈人用沉甸甸的后备箱传递关爱,年轻人则用手机镜头记录这份“甜蜜的负担”。近日,“带着家的味道返程了”“这只是后备箱的极限不是爱的极限”“后备箱一关就过完了年”等话题登上热搜,许多年轻人将“超载”的后备箱拍照分享。评论区里,老一辈与年轻人积极互动。当土特产与新媒体相遇,代际隔阂正在被数字时代的共情力弥合。年轻人借助数字媒介搭建起代际沟通的新桥梁,让长辈与子女实现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返程的后备箱里,还交融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返榕车辆的后备箱里,既有江西的脐橙、湖南的腊肉,也有闽西的八大干……每一种特产,都承载着家乡独特的民俗和风味。老家在江苏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年返程时都会将父母准备的苏式糕点分给同事。在他看来,分享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天南海北的“后备箱美食”,随着游子跨越千山万水,让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流、融合。
车轮滚滚向前,后备箱里的腊肉会吃完,土鸡蛋终将见底,但这场年复一年的“后备箱大赛”还将继续,它既是亲情的接力,也是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当每一个塞满乡愁的后备箱都能安然驶向远方,便是对“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最佳注解。